戴佑真諮商心理師
當我們發覺身邊的家人朋友變得越來越疏離,把自己跟他人的連結切斷,躲到自己的小圈子裡,情緒大起大落,常以淚洗面,或是長時間躺床,把自己關在家,不想出門,喪失了原本的興趣,生活無精打采,整天感到無力無望…那表示他/她身心狀態失衡,很難單靠自己,而是需要家人朋友主動關懷、陪伴、支持、提攜以及尋求專業醫療協助。
但是要關懷憂鬱症的家人,並不容易,除了他/她會限縮自己不想與人互動,他/她也可能動不動就大發雷霆、動輒得咎,讓人不知如何靠近?該怎麼說話、如何互動?甚至他/她還會情緒反反覆覆,感覺好一點卻又回到低氣壓中,來來回回好長一段時間。
如果憂鬱者是你的孩子,他/她可能不太想跟你聊,這是很常見的,因為他/她連自己都很混亂,他/她也很難把自己講清楚,也或者他/她說了,很可能還要花更多的心力來安撫你的擔心,照顧你的心情,而他/她已自顧不暇。這時,請記得別再說教,別再告訴他/她要想開點,也請別跟他/她說就是因為他/她想太多,因為這些道理不但幫不了他/她還會讓他/她更憂鬱、覺得自己更糟!
憂鬱者對於自己常會陷入反覆的自我批判中,他們的想法常常是"都是我的錯"、"我真是糟透了"、"我是不重要的"、"我不該造成別人的麻煩"、"一定沒有人會喜歡我"、"我不值得被愛"、"這世上少了我也沒有差"、"我不該活著"、"活著真的太痛苦,希望死掉一切就會結束"….這些重覆的念頭,常不經意的爬到腦裡不斷迴圈,造成自我否定、情緒抑鬱、失眠、失去興趣、對所有事都感到沒有希望、封閉自己、自傷行為、自殺意念…。
憂鬱症原因有很多,舉凡生理、遺傳、心理、社會、家庭、婚姻、情感、人際、工作、環境壓力等,都有可能是潛在因素,這些因素需要花時間探究,但是不論是什麼原因,要幫助生活回穩,都需要身邊的家人、朋友的正向支持與耐心陪伴,他們需要被理解、關懷、陪伴他們尋求專業協助。
由於憂鬱者本身的動力不足,因此家人朋友要鼓勵他們尋求身心醫療或心理諮商時,也可能會遇到困難,這時,我提供一些自己的說法供憂鬱者家人朋友參考:
(一)同理憂鬱者的感受:我猜你心情不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,這段時間一定很不好受!
(二)分享你的關心:我看到你不開心,我很關心你,但我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你,來讓你心情可以好起來。
(三)鼓勵尋求專業協助:讓我陪你一起去看醫生好嗎?或許我們可以諮詢醫生怎麼幫助你感覺好一點,也可以幫助我知道怎麼陪伴你度過這難熬的時光。
如果,你已經試過,但他/她還是不願意,也不要勉強,持續的耐心關懷,仍然是他們復原的關鍵因子,而憂鬱者的家人朋友可以先尋求專業諮詢,了解如何支持與陪伴,不成為他們的刺激源,也是很需要學習的。
憂鬱者的身心狀況在復原過程會來來回回好一段時間,陪伴者需要保持耐心,如果有自殺自傷危機者,陪伴過程是需要尋求接力者一起照護的,否則,照護者也會陷入身心俱疲的狀態。
憂鬱者復健,需要漸進式的與人連結,從安全的、支持的人際網絡開始,我們可以創造或引領他/她到一個允許他/她、接納他/她、傾聽他/她、不評價、正向支持與鼓勵的環境,會復原得更快喔!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