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去學校接孩子下課,我看到孩子,我會把雙手打開擁抱他,不管他今天在學校乖不乖;當我工作完,回娘家接孩子時,我依舊張開雙手擁抱他,不論我媽跟我說多少他今天讓她頭疼的事。
當我總是帶著笑臉擁抱我的孩子時,我的媽媽會說,都是你太寵他,他才會不聽話,你應該要對他兇一點,他才會知道分寸。
我知道我的媽媽很疼惜我,想幫我把孩子教養好,但是,我也知道我的孩子在別人眼中的不知分寸(不會看臉色、不合情境的舉動、衝動、想什麼說什麼),其實是他的限制,放下我的媽媽給我的期待,我知道我要幫孩子補足的是理解更多情境的線索、學習適當的應對,但我不因此責罵他,我只是帶著他去理解原來別人的感受、想法與自己的不一樣,並且讓自己放寬心,給孩子時間成長。
給孩子充分的接納,不論他是否做對或做錯,他依然是好孩子,他會需要幫助,而不是責罵,而孩子也會因為我們的接納,願意成為一個更棒的人。不是因為害怕被打,所以才表現好,也不是因為表現好才有獎勵,而是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成為更好的人,所以願意試著改變自己,為自己負起責任。
那麼怎樣是寵孩子呢?那便是當孩子需要擔負的責任,我們沒有給他機會學習承擔,他也沒有機會學習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,我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,但孩子沒有機會理解什麼是自己應負的責任,而且把這些服務誤以為是理所當然的,想要的東西就必須得到,不想做的事就有人代勞,孩子會漸漸缺乏責任感,並把錯往別人的身上推,缺乏反省與感恩。
所以,我們無條件地接納孩子,我們承擔外人給的壓力與眼光,把不必要的壓力與不合適的期待放下,但我們也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起應有的責任,並從旁協助他讓他在為自我負責的過程中,覺得自己越來越有信心,越來越能勝任,越來越喜歡自己!
愛孩子絕對不會寵壞他,但不讓孩子犯錯,從錯誤中學習與成長,家長過度代勞,就會讓孩子在遇到挫折時,難以克服困難與承擔後果。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