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看到幾則學生自殺的新聞,好多家長可能會擔憂,如果這是發生在我家孩子身上該怎麼辦?我該如何避免這樣的事件發生?我好怕我教養方法過鬆或過緊而傷到孩子。過去也經常遇到家長來問我,孩子居然有憂鬱症,該怎麼辦?孩子已幾度自傷、自殺,可以怎麼幫助他/她?
其實,最好的良藥,就是父母花時間陪伴、用心去傾聽與理解,當孩子願意說,父母才有機會了解,到底孩子心裡在想些什麼?他/她的感受是什麼?他/她遇到了哪些困難?需要父母如何支持與協助?
雖然,往往父母不見得能幫上什麼忙,有時甚至不需要語言,只要安靜的聆聽或只是坐在旁邊陪伴,對一個心情低落的孩子而言就已經是很大的支持力量。
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父母需要去了解孩子不同的潛能、喜好、興趣,先把父母自己對於孩子成就表現的期待放下來,多鼓勵孩子去探索、嘗試與體驗各種活動,讓孩子有機會更了解自己的長處。
父母要欣賞孩子的努力、認真、投入、善良、體貼、克服困難的勇氣、義氣、誠實…,因為這些才是未來孩子遇到困難時可以拿出來運用的法寶。
人生路上難免跌跌撞撞,但是我們要孩子可以跌倒自己站起來,嘗試去解決困難,相信自己是可以克服難題的,讓孩子學習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其實,孩子往往很善良,有時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成就父母的期待,在這裡希望有機會看到這篇文章的家長:
(1)可以檢視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期待
(2)這個期待是從何而來?為何我這麼看重這個期待?
(3)哪些是屬於我自己想要的期待,把它收回來,由自己去實踐。
(4)釐清什麼才是孩子真正的期待?
(5)不論孩子的夢想有多麼不切實際,都要欣賞與鼓勵孩子去嘗試,並告訴她,就算失敗也沒有關係,失敗為成功之母。
(6)父母不要太完美,遙不可及,適當的表現困窘,或是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,都可以提升孩子的彈性。
當孩子還在我們身邊時,記得經常創造美好愉快的親子時光,這些都是孩子長大後的精神資糧!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