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有許多家長為孩子的情緒行為困擾,希望幫孩子預約心理諮商,透過心理師來導正孩子偏差的價值觀念與偏差行為,疏導孩子的憤怒情緒。
因為實在是太多諮詢電話,每天都要花費好幾個鐘頭來回溝通,所以我想在此讓家長們了解:
心理師的專業與角色所能做的有限,我只能傾聽與同理,無法扮演老師教導,也無法訓導,單與孩子建立關係就需要花好多時間,如果是沒有意願被父母帶來談的孩子,在諮商室中沉默不想談話,或是總是避而不談、顧左右而言他,心理師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讓孩子願意開口、真誠面對自己。
孩子的教養責任無法委外,親子溝通上的難題也不是把孩子帶來心理師就有辦法解,所以,請不要把心理師神化,親子溝通的難題還是要家長一起面對,才有機會帶出改變。
所以,如果您的孩子並沒有想來談,那 家長自己可以先來談,我可以分享如何與自己貼近與孩子貼近的心法,我可以陪伴家長從無力無助中整頓自己,我深信在父母自我價值感更穩定的狀態下,才有機會在孩子吶喊時看見孩子的痛苦,在孩子奮力掙扎中理解孩子的困難,在孩子孤離人群時清晰孩子的焦慮恐懼與不安,然後,更有耐心與信心的陪伴孩子走一段人生跌跌撞撞的道路,雖然路上滿佈荊棘,但有人陪就沒那麼孤單。
而我,身為心理師,我願意運用傾聽、同理來陪家長走一段艱難的教養路,但教養責任、親子溝通的難題還是要由父母來解。
如果孩子教養難題上,強化了父母間溝通的衝突,那麼 父母一起來談,先處理夫妻間的、婚姻中的障礙,才能合力面對孩子的困難。
希望家長諒解,心理師不是神,家長調整一小步,比心理師有效太多,所以請放下對心理師不合理期待,面對孩子的難題,請家長先好好面對自己與夫妻間的困難,空出時間,家長先來吧!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