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佑真 諮商心理師

很多人問我:要如何在聆聽他人生命故事,讓自己感同身受,卻又能在聽完後,心情不受負能量的影響?
這確實是很多心理陪伴者與助人工作者共同的難題,因為助人工作最重要的療效因子就是深層同理,一種把自己置入的理解、陪伴與同在狀態,但要如何把自己從這樣的情境中抽離,回歸自己的正常生活,卻成了敏覺的心理陪伴助人者經常會遇到與是否再投入的難題!
因此,我想來分享自己這十多年來的經驗,提供助人同行者的一些參考~
十多年前我在修習心理碩班的同時,有幸接觸到薩提爾家族治療,當時參加了薩提爾專業訓練,開啟了我對「人性」理解的新觀點,Satir的治療信念對當時的我有很多衝擊,當然多數信念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而在我這十多年來的助人歷程中,在在證實了Satir對人性、對治療的相信是多麼的讓我一次次的從助人工作中獲得能量、滋養與滿滿的悸動。
我覺得能讓我把自己全然置入,同理陪伴又不受負能量衝擊的關鍵,在於我所運用來看待人的視框,也就是我用什麼角度看待來到我面前的這個人!
當我覺得他的受苦很可憐,我就會跟著他在可憐的地域中,不得自拔;但當我從他的受苦中,看到他長出來的資源與力量,我就會有滿滿的感動。
當我陪伴從小被遺棄的憂鬱案主,Satir幫助我看到他/她的生命力,我看到他/她如何從石縫中紮根、如何刻苦的掙扎、如何開出奇蹟的花朵、如何在高冷寒風中搖曳不墜…
當我陪伴冷酷、退縮、時而帶點攻擊的案主,Satir 的治療信念幫助我看到的是他/她的受傷、恐懼與害怕,這份理解提醒我放慢同步、不推不拉,給予溫暖與堅定的陪伴,等待他願意讓我貼近,若他願意卸下一點點防衛,就足以讓我振奮不已,感謝他願意冒險嘗試開放自己。
當我陪伴經常處於抱怨、指責、怪罪他人的案主,Satir的原生家庭、冰山與生命歷程的探索,幫助我能理解他/她是如何走到現在,他/她緊抓著多少過去未滿足的期待直到現在,還深深受苦,然後,我可以陪伴他/她釐清兒時帶到現在的糾結,陪伴他/她做出新的選擇。
當我能從這些深層陪伴中,看見案主閃亮亮的生命資源,我所見的就是生命力與我內在振奮的感動。所以,我不會因此而感到負能量,也好喜歡每次有這些機緣去聆聽、接觸與陪伴。
這是我的經驗,那你呢?你可以帶著什麼視框來看見來到你面前的這個「人」?
#Satir Model 助人工作者自我成長與助人歷程訓練https://reurl.cc/vDnORy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