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戴佑真諮商心理師
從事心理諮商工作以來,發掘癲癇患者被轉介來運用心理處遇有越來越高比例,除了生理藥物處置外,心理治療佔了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但為何癲癇患者會需要心理治療呢?
過去文獻多針對癲癇發作後引發的自卑、社交疏離、憂鬱等心理狀態進行心理處遇。
但這幾年我協助癲癇患者後,發現有個更核心的議題,在於癲癇未發作前的心理狀態:由於癲癇發作為不可控制性,發作經驗所帶來的失控與恐慌,讓患者在未發作時便經驗到“害怕”再發作,而這些瀰漫性焦慮、害怕、恐懼即會誘發大腦放電而真的再次發作。也因此,當患者極度想要避免發作,發作便更容易被觸發,並增加失控與恐慌感。
這針對發作前的心理處遇,需要學習接納疾病,真實細緻的去感受身上的病痛,不排拒、不怨天尤人,並且對於降臨在身上的疾病心悅臣服,如此,疾病將不再操控著我們,我們也將學習與這疾病共處,內在更能獲得寧靜與和諧。
當然,要接納疾病談何容易,這過程會需要專業心理工作者陪伴,看見疾病背後的深層意義,並從靈性自我中提升自我控制感,理解“意識”的強大力量!
#癲癇誘發恐慌
#恐慌促發癲癇
#一個不想活的人身體免疫及各系統將快速全面癱瘓
#不要小看意識的強大力量
發表迴響